注册 | 登陆 | English
关于我们ABOUT首页 > 关于我们 > Gene&I微周刊
公司动态发展历程公司简介公司愿景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吉安得尔创业平台Gene&I微周刊
水迷宫实验的方法步骤介绍
时间:2017-04-26  浏览量:23140

Richard G. Morris于1981年和1984年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献使水迷宫实验名动天下,三十多年来已然成为学习记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评价实验。前文中小白鼠BB-8依次经历了实验的四个阶段,本文我们就认真介绍一下水迷宫实验的攻略。既然是攻略,那实验目的啊实验原理啊什么的就不提了,一句话,为了评价实验鼠的空间方位学习与记忆能力。先八卦一下,这个实验本来是为大鼠设计的,后来因为转基因技术的成熟,小鼠成为实验主角,但与大鼠相比,小鼠真心笨啊!

1.装备篇

实验的装备说起来很简单,一个水盆,一套图像分析系统,That's it!

1.1 水盆

虽然名字叫水迷宫,实际上就是一大盆水,与我们熟悉的绕来绕去的迷宫没毛线关系。Morris 在1981年用的盆直径1.3米,深60厘米;而到了1984年他老人家又改了主意,用了一个2.1米的大盆,可是深度只有40厘米。这个头开得不好,所以直到现在对于水盆的大小也没有个一定之规。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做小鼠和大鼠用不同直径的水盆,小鼠最小有用到直径0.8米的,常见的是1.2米直径;大鼠最大的一般也不超过2米,常见的是1.6米直径。至于深度,一般都在60厘米。对于实验鼠来说,盆越小任务越简单,越大越难。

说是水盆,还是有点要求的。首先是颜色。因为实验鼠典型的分为黑色与白色,所以早期的水盆会分成白盆和黑盆(别想错了,当然是白盆做黑鼠,黑盆做白鼠,否则鬼知道老鼠游到哪去了),但那样太麻烦,所以目前一般都提供中性颜色(如蓝色,灰色)的水盆,以适应各种颜色的实验鼠。

其次是给排水。别小看这一盆水,轻轻松松就是一吨,给排水绝对是要考虑的。给水还算方便,水龙头接根管子到盆里就好了。排水一般是在盆底开口接排水管到下水口。所以安装水迷宫的地点要求有上下水口,否则给排水的管路会非常非常长……。对水温控制的要求其实不是刚性的,因为很多时候实验所需水温(20-27℃)和室温是很接近的,把一盆水放过夜就行了。但鉴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气候各异,所以一般都会要求附带水温控制设备。好在温控的要求并不高,否则就尴尬了。一般来说,偏低的水温一方面会引起实验鼠的厌恶情绪而加快游动以寻找站台,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实验鼠因失温而降低游动速度。对于温度,小鼠比大鼠更为敏感,所以正如前文BB-8所经历的,把出水后的实验鼠放到暖垫上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恢复体温的策略。

第三是一个重要的配件,站台。这东西相当于迷宫的出口,整个实验就是考察实验鼠是否记得站台的位置。BB-8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们,这东西有时候要高出水面,有时候要低于水面(通常0.5-2cm),还要能变换位置。不过别担心,目前所有市售产品都能轻松满足这个要求。站台的直径比较统一,10-12cm,实验鼠能站上去就行。当然,从原理上来说,站台直径与水盆直径的比例影响到实验任务的难度,但通常大家更在意水盆的直径。

既然是攻略,少不得要说说怎么挑,虽然真心没啥可说的。跟挑手机一样,挑个顺眼的就行了。只有一点,对金属盆的要慎重,要确定是不锈钢的,否则做一次实验放两天就生锈,整个人都会觉得不好了……

1.2 图像分析系统

讲真,这个是重点。虽然一般一个实验只有6分钟,但好多只老鼠加在一起,时间也蛮长的,如果都需要我们一只一只用眼看用手去掐秒表,很快人就颓了,而且也无法绘出实验鼠的轨迹,进而无法精细地评价它的寻找过程。所以 一套好用的图像跟踪与分析系统必不可少。什么是好用的?套用邓爷爷的一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点没错,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的系统,“抓”得越仔细,越好!这方面的评判其实也很容易,去看国际顶级神经科学相关期刊的文章,上面提到的系统都不会差。

那为什么会有可能“抓”得不好呢?首先是因为实际情况可能很复杂,最典型的干扰来自水波晃动导致的影像变化,很多低端产品会把晃动的光点误判为实验鼠而对真实的实验鼠“置之不理”。其次是图像识别的底层技术有差异,高端的产品会识别实验鼠的多(达4)个部位,这样就不便能描绘实验鼠的运动轨迹,还能实时判断出实验鼠的头部朝向、是否在原地转圈寻找这样的精细指标,而低端产品甚至会只把实验鼠看成一个质点单纯地描绘其运动轨迹,这会导致实验结果过于粗糙从而淹没了客观差异。当然,和所有的好东西一样,一分价钱一分货,最明智的决策永远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步骤篇

一个完整的水迷宫实验包括 提示(Cue Trials), 习得(Response acquisition trials), 检验与消退(Probe and extinction trials) 这样三个阶段,“增强”版水迷宫实验会在消退后进行新(位置)的提示与习得实验。

2.1 提示(Cue Trials)

正如BB-8所经历的,小鼠在下水后沿着盆壁游动是很常见的现像,这时使站台高出水面是为了便于实验动物发现站台。这一步就是在告诉实验鼠:别瞎折腾了,上台才是硬道理。使站台高出水面是最常用的方式,也有实验者在盆壁放置醒目的标识来实现这种“告知”功能。这对于实验鼠区别不大,都属于近距标识。对于实验鼠来讲,这一步所需要的技能是最基础的定向游动能力,如果这个能力缺失,会被淘汰出实验。

2.2 习得(Response acquisition trials)

这一步才是关键,要让实验鼠根据远距标识习得并记忆站台的方位,相当于要让实验鼠自己脑补出地图,无论在哪个位置被放下水,都能快速确认站台方位。很多时候在这一步就已经出现差异,习得的速度与质量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这一步耗时可能比较长,加上变换实验鼠入水位置,有可能需要反复持续几天。

2.3 检验与消退(Probe and extinction trials)

这一步算是“进阶”,当实验鼠习得站台方位后,撤去站台,检验实验鼠是否仍然记得站台的位置。这时实验鼠的“正确”态度是就算没有站台也在原来的站台位置上停留,即所谓的“空间偏好”。如果不进行新的实验,检验部分进行一个批次就可以了。如果反复进行这一步骤,实验鼠原来的记忆会消退,为下一步的实验做出准备。

2.4 新定位实验

这一步几乎就是重复提示与习得实验,最关键的不同在于变更了站台的位置,这就要求实验鼠根据原有的远距标识生成新的站台方位地图,是对认知可塑性的良好检验。话说这里就能看到大小鼠的差异,大鼠通常会很快通过新的搜索策略在新位置找到站台,而小鼠的表现就差多啦,受前摄记忆的影响非常明显。

结语:到这里实验的部分就完成啦,其实真做起来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而且后面还有比实验辛苦百倍的工作,分析与统计,这里面的道道,你懂的,绝对需要另外一篇长文章才能讲清楚,还是且听下回分解吧!